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这事儿,最近动静不小。
根据美国财政部7月17日刚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,到今年(2025年)5月,咱们国家手里的美债总额降到7563亿美元了。
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往下走,而且是自2009年3月——算算,那可是16年前了——以来的最低水平。
说具体点,光是3月到5月这三个月,就减了超过200亿美元。
其实这趋势早就开始了,从2022年4月开始,中国持有美债就再没上过1万亿美元大关,三年多累计减了快3000亿。
结果呢,现在在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者里,中国从之前的第二大债主掉到了第三位,被日本(1.135万亿美元)和英国(8094亿美元)超过去了。
为啥这么干?说复杂也不复杂,核心还是规避风险。
美国的国债气球是越吹越大,看着是真让人有点不踏实。
今年4月份的数据摆在那儿:联邦债务总额滚到了36.2万亿美元,占GDP的比例高达123%!这数字,大大超过了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那个60%风险警戒线,有点吓人了。
而且2025财年到期要还的美债规模达9.3万亿,光是利息支出听说就要逼近1万亿美元大关。
这买卖的可持续性,连评级机构都看不下去了。
你看穆迪,不是已经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的Aaa给降到了Aa1嘛。
说穿了,市场对美债的“保险系数”开始犯嘀咕了。
特朗普政府那边也没消停,政策像过山车。
4月初搞的那个“对等关税”,涉及范围从农产品到电子产品、汽车,覆盖面贼广,税率更是从10%蹦到50%,花样不少。
这一出,直接把全球金融市场给整懵了,引发了一轮恐慌性抛售。
美国股市创了五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,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三天就猛窜40个基点。
美元指数也是蹭蹭往下掉。
连他们自己人、前财长耶伦都出来说话了,大意是这么搞下去,真会影响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支柱的信誉。
其实咱这边减持美债,也算是正常风险规避的一部分。
减持归减持,钱也没闲着。
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,这盘棋下得挺明白。
看外汇局的数据就知道了,到4月底,黄金储备连续六个月都在增加,总量摸到了7377万盎司。
还有人民币国际化也没落下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2024年的交易额,直接突破了120万亿元这个大关。
这说明什么?就是在构建一个“黄金+人民币+多元资产”的新体系呗。
这路子,说白了就是为了不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,让自己的金融体系能扛住风浪。
另一个没法忽视的层面是地缘政治。
中美之间在贸易、科技这些方面的磕碰这几年就没断过,影响到的商品规模高达4500亿美元。
像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这类外媒也分析指出,中国的减持行为,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地缘冲突、或者未来可能面临的资产冻结风险这些长期隐患的防范。
可以看作是一种渐进式的“去美元化”策略。
谁都想在激烈的博弈中,少点软肋让人捏住不是?
中国这一连串动作,当然惊动了特朗普。
7月6号他在社交媒体上就开火了,矛头指向金砖国家搞“反美政策”,甚至威胁要加征10%的关税。
这还不算完,7月8号白宫内阁会议上,他又加码了,宣称要对“任何跟金砖国家+新兴经济体集团沾边儿的国家”收额外关税。
话没点中国名,可傻子都能听出来那意思。
这反应,说白了就是美国怕美元霸权动摇,有点着急了。
单看美债市场数据呢,情况有点分化。
5月份,外国投资者整体还是增持美国长期证券的,总量有3185亿美元。
比如加拿大,一个月就买了617亿。
但细看的话,增持的主力主要是卢森堡、开曼群岛这些所谓的离岸金融中心。
它们这增持的力度,能不能抵得上中国、日本这些主要经济体持续减持的长期影响?还真得打个问号。
世界贸易组织已经预警了,美国的关税政策搞不好会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进一步萎缩,降幅可能扩大到1.5%,到时候吃亏最狠的,反而是那些最穷的国家。
接下来会咋样?这盘棋局挺复杂的。
美国财长贝森特计划9月访华,想聊聊关税冲突和美债的事儿。
但说实话,中国减持美债这步棋,看着像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,有其内在逻辑和长期性,不太可能因为一次两次会面就轻易掉头。
像国内券商研究所的看法就比较一致,现在全球宏观环境跟以前那个“低利率、低通胀、低波动”的“三低”时代不同了,已经转向了“高利率、高通胀、高波动”的“三高”模式。
以前大家觉得最稳妥的美债,现在它的“安全溢价”还剩下多少,确实值得重新掂量。
有趣的是,特朗普这么一施压,反而可能帮金砖国家加了把劲儿。
还记得2022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吗?金砖圈子里就开始有人讨论搞个共同货币,想绕过西方制裁体系。
现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砸过来,无形中又推了新兴经济体们一把,逼着他们抱得更紧,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合作。
像发展数字经济啊、搞科技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啊,核心目标就是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国际贸易中心的头头帕梅拉・科克-汉密尔顿就点得很透,她说这种单边加关税的做法,搞不好会让全球经济碎成一块一块的,把本来就不那么牢靠的多边贸易体系根基都给动摇了。
说到底,中国减持美债到16年最低这事儿,背后折射的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。
中国这边是基于规避现实风险、优化资产配置的理性抉择。
而美国那边呢,试图用关税这种高压手段来维护它的金融霸权。
这两股力量的角力,恰恰构成了一幅缩影。
它可能会大大加速国际储备货币走向多元化的进程。
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的权力版图会怎么画,中美在金融领域的这种战略互动,绝对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之一。
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