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在的娱乐圈,长得帅往往跟花心挂钩,有才也可能变成嘴甜心也渣。不过在五六十年代,有个一头帅气、一身才华,还对婚姻一往情深的演员,他就是孙道临。那部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至今都有人记得,特别经典。
很多人看到孙道临,就觉得他长得帅、演技不错,但他除了帅还特别聪明,经历也很精彩。一辈子都挺传奇的。可到了晚年,他几次崩溃大哭,还说“你们认识的孙道临,已经没有了。”英雄老去,俊男白头,也不过如此,但他心里知道,他跟王文娟的感情,永远都没变。
孙道临1921年出生在书香门第,父亲是学问家,13岁成了秀才,还出国深造过,后来当了北京交通部的总工程师。可以说,他家学渊源,特别聪明。用现在的话说,他是个神童,别的孩子还玩泥巴时,他就会认字,还能流利说英文,在父亲教导下,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文章。
作为个世家子弟,他喜欢的娱乐也很特别,打高尔夫球。在那个年代,普通家庭的孩子估计都没听说过这个。上学期间,他和朱自清的儿子朱迈是同学,经常去朱家玩。有次朱自清随意出题考他,他都答得很好,朱自清还感叹,要是自己儿子有孙道临一半的天分就好了。
15岁那年,受到朱自清鼓励,他写了个短篇小说《母子俩》,虽然文笔还稚嫩,但已经展现出文学天赋。按理说,他未来肯定能考上状元。
两年后,孙道临考入燕京大学,学的是很难的哲学,那会儿他迷得不能自拔,还在校刊上发了不少文章,成了名副其实的才子。长得漂亮,气质又好,走在路上,很多姑娘偷偷喜欢他,但他性格很正,经常保持端庄,不轻易动感情。
年轻时的他,差不多用“玉树临风”来形容都不过分。要是没出意外,他大概会专心做好学问,将来成为学者。但就在这时,他遇见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——他的老同学黄宗江。
黄宗江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,性格很洒脱、喜欢玩闹,和孙道临的稳重形象不一样。因为接触到戏剧,他在燕京大学成立了个话剧团,也自己写剧本,是个天马行空的才子。
两人原本应该有很多话好说,但很快孙道临就发现,跟黄宗江简直就像两个人,他谈文学,黄宗江就扯戏剧;他说哲学,黄宗江就讲表演。没办法,他只好开始跟他聊戏剧。没想到,黄宗江却突然大夸他长得帅,还死缠烂打,说带他加入话剧团,让他试着演戏。
就这样,孙道临彻底走上了演艺路。可这条路注定不平凡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《雷雨》《窗外》《生死恋》一部又一部,他逐渐爱上了表演,还翻译了不少国外的剧本搬到舞台上。到1943年,局势动荡,燕京大学被撤,孙道临也曾养过段羊,生活变得很坎坷。
他不想就这么荒废青春,便投身到抗战运动中,还演了很多话剧,结果被抓过好几次,吃了不少苦,坐了长时间的牢。
抗战胜利后,孙道临才重新回到学校,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学业。毕业后,他先是在北平艺术馆工作,然后在黄宗江介绍下加入上海清华影业公司,主演了黄宗江写剧本的电影《大团圆》,和电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。
1949年,他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看中,演了电影《乌鸦与麻雀》,还拿了中国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。这一切还没来得及跟父亲讲,父亲就病倒了,还在临终前做了个大决定——把家里大部分资产都捐了出去,包括祖宅、藏书、土地。
孙道临理解父亲的决定,保证自己会做个正直的人,不会让家族蒙羞。他说会用电影,为国家文化添砖加瓦。父亲听了笑着走了。
50年代,孙道临逐渐成为银幕上的主角。1954年,他和李玲君合作主演了《渡江侦察记》,饰演“李连长”,英俊正气的形象让他走红全国。1958年,他拍完《红色的种子》和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后,事业达到顶峰。
那时,他骑着自行车出门,经常有人喊“李侠来了!”路边的姑娘、小媳妇儿们都想看一眼。这就是真正的明星光环。
但奇怪的是,这么多人喜欢的孙道临,从来没谈过恋爱。到37岁了,他都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是啥滋味。在母亲催促下,他只敢问好友黄宗江帮忙介绍。
黄宗江听后笑着调侃“孙道临,大家都喜欢你,怎么还不会谈恋爱?真是个榆木疙瘩。”他还说要帮他相亲,有信心找到合适的,但几天后就知道,想给孙道临介绍对象真的很难。
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他太有名,形象太正,找不到合适的;二是那会儿,30多岁的女孩子都基本都结婚了,年轻的女孩更少。黄宗江帮他找了几个姑娘,但孙道临都摆手“不能不能,我都快40了,怎么能找个20几岁的,这不是看不起人家嘛。”
后来,黄宗江想到了张瑞芳,并让她帮孙道临介绍,终于找到了个合适的人选——越剧名旦王文娟。
王文娟比孙道临小五岁,比较合适。她出生在贫苦家庭,从13岁开始登台卖唱,为了养活弟弟妹妹一直很努力。两个弟弟都上了大学,妹妹也成家了,她自己却还单身,已经31岁了。
孙道临曾陪母亲看过她的戏,对她印象特别好。听说她的故事后,更是觉得佩服。加上黄宗江和张瑞芳的撮合,他挺高兴就答应去相亲。
这个相亲很快成了圈里的佳话演员、戏曲名旦,一个帅气演电影的明星站在一起,简直是天作之合。两人一见如故,聊得特别投机,从中午聊到晚上,直到灯亮了才依依不舍分开。
1959年,孙道临拍完《万紫千红总是春》后,决定向王文娟求婚。她答应得挺痛快,也开始准备报告。
但几天后,他俩都遇到麻烦。王文娟没得到上级同意,还被叫去谈话,上级问“你知道孙道临坐过牢吗?他们家是什么背景?你懂得找个背景清白的人结婚吗?”这让她愣住了。
孙道临这边,也很着急,愿意接受任何调查,只想快点结婚,但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,怎么查得清?他们的婚事一直拖着,期间只能靠书信联系,没人敢公开示爱。
有人建议他们换个对象,可他们都坚持不改,非要走到一起。直到两年后,张瑞芳碰到一位长者,把孙道临的事说了一下,这位长者帮他作保,孙道临才终于和王文娟成婚。
结婚后,两人计划去苏杭旅游。有次火车上,没有座位,孙道临就在过道上放了个小板凳,说王文娟坐着,他站着,像个护卫一样守着她。有人认出他们,还羡慕地看。
1964年,孙道临的女儿孙庆原出生了。这下,他终于当上爸爸了。他告诉王文娟“我再拍几年戏,就申请退休,好好陪你。”她听了特别感动。
可时代变了。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也遭遇了最大的考验。一天晚上,一帮人冲进家,把孙道临带走,关到牛棚里。王文娟在朋友帮助下,带着女儿跑到郊外躲起来。
孙道临写检讨、游街,无论怎么折腾,他都认为自己没错,只让王文娟远离他,不要出头。他知道,自己被关起来是为了别人的利益,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让王文娟活得安全。
王文娟个性很刚强,她坚决不低头,坚决不堕气,说“我没有低头,我没有堕了你的骨气。”孙道临心如刀割,但为了她,他咬牙挺过去。两人都咬紧牙关,互相扶持。
一直到1976年,孙道临获得自由,王文娟也重返舞台,但他已55岁,经历太多,决定退隐,把舞台让给年轻人,把全部心思放在照顾妻子上。
他的晚年,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。1982年后,更少拍戏,偶尔当导演,但作品不多。直到2000年,他才再次执导影片《詹天佑》,那时他已79岁。这也算是个祭奠父亲的方式。
可没想到,电影拍完不久,他就患上精神疾病。开始经常忘事,很多熟人和事都忘得一干二净。采访时,他想说的话,怎么也想不起来,崩溃大哭,说“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,但我已经不是我了,不是你们认识的孙道临。”
场上场下的人都很难过。他虽然忘了很多事,但一直记得自己的妻子王文娟。有一次,85岁的孙道临,颤颤巍巍走进一家首饰店,挑了一枚戒指送给妻子。他说“我也不知道我多少岁了,但她比我小五岁,我叫王文娟。”
2007年,孙道临去世,带着遗憾还没把照顾王文娟一辈子这个责任完成。2021年8月,95岁的王文娟也走了,她没有畏惧,独自走过14年后,终于和孙道临在一起。
孙道临这一辈子,身上体现了光明磊落的品质。他和王文娟的爱情,简单而真挚,也算是演艺圈里的模范了。只有他这样的人,才值得后人敬仰,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吧。
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